拱形骨架护坡模具作为一种常见的路基边坡防护手段,在高速公路及地方路网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当路堤填土高度超过4米时,其重要性更为凸显。传统的骨架材料多为浆砌片石,而在石材资源匮乏的地区,则采用现浇混凝土或预制混凝土作为替代。
一、拱形骨架护坡模具防护的常规设计理念概述
为了优化工程成本,各类砌石防护结构,无论是干砌、浆砌还是护面墙,均可设计为中间透空的形式,如拱形、窗形、方格形等,并与植物防护相结合。其周边采用砌石铺砌,而中间部分则保留原坡面,进行植草或铺草皮等绿化处理。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节省工程费用,还能美化道路景观。因此,在边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这种结合设计。例如,某高速公路就成功采用了浆砌片石与现浇混凝土拱圈相结合的拱型骨架护坡模具结构,不仅效果显著,还大大提升了路基的美观度。
浆砌片石拱护以其高强度、浆砌整体性好以及早期相对较低的人工成本等优势,在2009年以前备受青睐。然而,其施工现场的工程质量却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常出现少浆、无浆、空洞、搭接通缝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导致整体坍塌。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浆砌片石拱护的经济优势逐渐减弱。于是,现浇混凝土和预制混凝土拱护开始崭露头角。尽管现浇混凝土拱形骨架护坡模具的施工速度较快,但其现场质量同样难以控制,且整体外观稍显粗糙。因此,建设单位更倾向于选择预制混凝土拱形骨架护坡模具,以实现标准化、工厂化的生产模式。
- 120米超高混凝土风电塔筒模具:施工、监测全解析(附实际工程案例) 现在市面上的风电塔筒模具,主流是纯钢材质或者钢混组合的。而超高型混凝土风电塔筒模具是种新结构,它有个很大的好处——能让风力发电机发更多电,还能减少后期维护的花费,所以最近几年发展特别快,用得也越来越广。这篇文章就结合新疆哈密某个风电场的实际工程,讲讲这种超高混凝土风电塔筒模具“体内预应力”的施工方法和监测技术,给类似的工程做个参考。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越来越先进,风能作为靠谱的清洁能源,一直是国家重点推广的。对风力发电机来说,用超高型混凝土塔筒模具这种新结构,不仅能提高整机的发电量,建的时候和后期维护的成本也能降下来。 这种塔筒模具在承受风吹等外部力量之前,会先给内部的预应力束“拉紧”,这样做能让塔筒整体更结实,抗风能力更强,还能减少风机运行时塔筒出现的疲劳损耗,延长使用寿命。下面就结合实际工程,详细说说120米高的混凝土风电塔筒模具,在预应力施工和监测方面的具体做法。 新疆哈密这个风电场,一共用了100台混凝土风电塔筒模具。这些塔筒排列得很有规律,行与行之间大概隔260米,排与排之间更远,差不多1.6公里。每座塔筒都有120米高,分成了30段来做,每段大约4米,段与段之间靠“体内预应力”连接固定。 单座塔筒里有40组预应力索,每组都是由4根直径15.2毫米的钢绞线组成,这些钢绞线穿在直径60毫米的金属波纹管里。为了监测预应力索的受力情况,在浇筑每一段塔筒的时候,都会提前装好“磁通量传感器”,一座塔筒上总共装20个监测点。 有几个施工细节必须盯紧:预应力索拉好之后,7天内一定要完成灌浆作业。灌浆前得把多余的钢绞线切掉,但要注意,钢绞线留在固定夹片外面的长度,至少得有40毫米,不能太短。 下面说说灌浆用的设备、材料和具体工艺。设备方面,主要用高速搅拌机和柱塞式灌浆泵这两种。材料配比得严格按设计要求来,把灌浆料和水按比例倒进搅拌罐,搅得均匀后,打开罐上的阀门,让浆体先经过网筛过滤,再流进储浆罐里——这样能保证灌浆的时候不会断料。还有个关键时间点,从浆体拌好到灌完,不能超过40分钟,不然浆体性质会变,影响效果。
- 风电塔筒模具:工程质量咋把控?
- 风电商业化发展关键:风电塔筒模具焊接质量控制策略
- 风电塔筒模具的主要技术指标说明
- 甘天地二期非常规风电塔筒模具制造质量控制及来贺模具厂技术优势



客服